1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临床管理中国指南(2022)
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脑积水学组,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北京神经变性病学会.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临床管理中国指南(2022) [J]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2, 41(2) : 123-134.
步态障碍、认知障碍和膀胱功能障碍临床三联征在老年人群中涉及多种疾病,其中,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因其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有效逆转病情而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脑积水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北京神经变性病学会,组织国内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影像科、精神科、康复科、流行病学等相关领域专家,在2005年版欧美iNPH国际指南、2012年日本iNPH指南(第二版)以及2016年中国iNPH诊治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中国脑积水联盟成立近五年来国内iNPH诊疗实践,并参考2021年日本iNPH第三版指南,总结了国内外iNPH诊疗和研究领域的新证据,共同撰写了本指南。本指南含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等内容,形成26条推荐意见,作为我国iNPH的诊疗规范,供相关学科临床实践中参考,以便有利于这一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疾病能得到有效管理。
https://rs.yiigle.com/CN112225202202/1355942.htm
2
老年人衰弱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2)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老年人衰弱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2) [J]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2, 41(5) : 503-511.
衰弱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老年综合征,常见于高龄和共病的老年人,表现为对应激的应对能力降低,发生跌倒、失能和死亡的风险增加,给我国的医疗系统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早期衰弱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目前,国内对老年人衰弱的预防缺乏具体、可实施的标准。本共识回顾了近10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研究结果及循证医学证据,综合了国内老年医学专家的经验,为老年人衰弱的预防提供指导意见。
https://rs.yiigle.com/CN112225202205/1378273.htm
3
人工智能辅助前列腺癌磁共振影像的精准分级中国专家共识(2022)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影像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 人工智能辅助前列腺癌磁共振影像的精准分级中国专家共识(2022) [J]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2, 41(6) : 651-658.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精准的术前肿瘤分级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诊疗效果。磁共振影像(MRI)作为前列腺癌术前诊断的主要工具,已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对前列腺癌诊疗的重要价值。但由于我国不同医疗机构在成像设备、检查方法和诊断水平上存在差异,MRI在前列腺癌诊疗中的潜在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亟需更为先进的量化分析方法进一步扩大MRI在前列腺癌精准诊疗中的贡献。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于前列腺癌MRI分析,有助于提高其量化分析的质量与评估水平,在前列腺癌精准分级问题上具有巨大潜力。但是基于影像的AI模型建立过程通常较为复杂,特别是在其数据集准备、模型构建和模型评估的各个阶段仍需进行统一和规范。本共识旨在推进AI辅助前列腺癌MRI精准分级模型构建全过程的规范化,从而提高前列腺癌临床精准分级水平。
https://rs.yiigle.com/CN112225202206/1409504.htm
4
老年人营养不良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2)
毛拥军, 吴剑卿, 刘龚翔, 等. 老年人营养不良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2) [J]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2, 41(7) : 749-759.
营养不良是指由于摄入不足或利用障碍引起能量或营养素缺乏的状态。老年人营养不良作为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之一,是导致临床不良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给医疗资源带来较大的负担。引起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多种多样,涉及人口学、多种慢性疾病及心理社会因素等。目前,我国对于老年人营养不良防控干预相关建议尚未明确与统一。本共识综合国内外最新证据及中国多地域诊治经验进行总结,旨在规范中国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的防控干预手段,提高干预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https://rs.yiigle.com/CN112225202202/1355942.htm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for the elderly with malnutrition (2022)
Mao, Y, Wu, J, Liu, G, et al.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for the elderly with malnutrition (2022). Aging Med. 2022; 5: 191- 203.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gm2.12226
5
中国老年癫痫患者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与癫痫学组. 中国老年癫痫患者管理专家共识 [J]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2, 41(8) : 885-892.
癫痫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老年癫痫人群共患病发生率高,病因复杂,诊断和治疗面临许多挑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和癫痫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在2013年《关于成人癫痫患者长程管理的专家共识》的基础上,专门针对老年癫痫患者管理作进一步更新和细化,讨论并撰写此专家共识,旨在为老年癫痫患者提供全面合理的诊疗规范。
https://rs.yiigle.com/CN112225202208/1423826.htm
6
额颞叶变性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神经病学组, 额颞叶变性专家共识撰写组. 额颞叶变性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J]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2, 41(8) : 893-907.
额颞叶变性(FTL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和路易体痴呆的第三类神经退行性认知障碍性疾病。随着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和老龄化急速发展,该类疾病发病率逐渐攀升,带来沉重的社会和家庭负担。我们在既往专家共识基础上结合新的循证证据,经学组专家讨论制定本共识,以规范FTLD的全程管理,促进基础及临床研究。
https://rs.yiigle.com/CN112225202208/1423828.htm
7
中国老年人代谢综合征药物治疗专家共识(2022)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内分泌代谢疾病学组中国老年代谢综合征药物治疗专家共识(2022)编写组. 中国老年人代谢综合征药物治疗专家共识(2022) [J]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2, 41(9) : 1011-1027.
老年代谢综合征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多样,机制复杂且涉及联合用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高。目前临床上对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药物治疗仍参照各组分的指南,国内外尚缺乏相关指南或共识指导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规范用药。鉴于此,我们制定了《中国老年人代谢综合征药物治疗专家共识(2022)》,全面梳理和总结了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治疗目标、最新治疗药物及其相互作用,并做出10条推荐意见。为老年医学科、代谢内分泌科、内科、全科、临床药师等医务人员进行老年人代谢综合征药物治疗决策与健康管理提供指导意见。
https://rs.yiigle.com/CN112225202209/1429582.htm
8
老年人多病共存名词和定义专家共识(2022)
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脑积水学组,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北京神经变性病学会.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临床管理中国指南(2022) [J]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2, 41(2) : 123-134.
多病共存指一个人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慢性健康问题,在老年人群中常见。我国研究者对多病共存的描述使用多种术语,对其定义、概念内涵及外延尚未形成一致认识,给临床工作和研究带来明显的困难。为推动老年人多病共存研究的开展,给进一步优化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本共识采用文献回顾、德尔菲法、线上专家咨询会等方法,对多病共存及共病进行了统一定义。
https://rs.yiigle.com/CN112225202209/1429583.htm
9
老年人躯体功能受损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2)
吴剑卿, 陈波, 毛拥军, 等. 老年人躯体功能受损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2) [J]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2, 41(10) : 1137-1145.
老年人是罹患功能受损的高危人群,功能受损与肌少症、跌倒、衰弱等密切相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状态,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尽管国内外相继出台了关于健康老年人及功能受损相关疾病的运动建议及防控指南/专家共识,但尚无针对老年人躯体功能受损防控干预指导意见,我国对于老年人功能受损防控干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诊疗欠规范、干预方式较单一等诸多问题。因此,本共识专家组在参照国内外老年人功能受损相关指南共识基础上,制定该共识,旨在为我国从事老年医学相关专业医务人员提供指导意见。
https://rs.yiigle.com/CN112225202210/1432387.htm
10
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WS/T 802—2022)
于普林, 王建业, 胡建中, 等. 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WS/T 802—2022) [J]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2, 41(11) : 1263-1263.
健康老年人指60周岁及以上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的老年人,躯体、心理、社会三方面都趋于相互协调与和谐状态。其重要脏器的增龄性改变未导致明显的功能异常,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控制在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范围内,营养状况良好;认知功能基本正常,乐观积极,自我满意,具有一定的健康素养,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等。
https://rs.yiigle.com/CN112225202211/1432761.htm
The standard for healthy Chinese older adults (2022)
Yu, P, Wang, J, Hu, J, et al. The standard for healthy Chinese older adults (2022). Aging Med. 2022; 5: 244- 245.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gm2.12233
11
老年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危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老年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危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J]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2, 41(11) : 1264-1280.
中国冠心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1]。冠心病可被归类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或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2]。CCS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主要表现类型,患病人数多、病程长、预后差,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疾病负担与经济负担沉重;尤其是高危CCS患者,病死率和总死亡率高。尽管目前标准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使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但残留心血管风险仍然较高[3]。抗栓治疗是冠心病综合管理的重要策略之一,对于老年CCS高危患者来说,更安全、更适合的抗栓策略尤为重要[2,3]。目前针对老年CCS高危人群的指南或共识较少,为更好地规范老年CCS高危患者的抗栓治疗,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组织国内专家,依据已发表的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及专家建议,特制订本共识,供临床医生参考。
https://rs.yiigle.com/CN112225202211/1432762.htm
12
老年人认知障碍评估中国专家共识(2022)
认知障碍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一个或多个认知域功能损害。认知障碍在老年人群中患病
率高、危险因素多、病因复杂、危害性极大。对老年人进行认知障碍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对老年认知障碍的识别率低、漏诊率高、评估不规范。本共识综合国内外常用的认知功能评估量表,旨在推广普及老年认知障碍的筛查,规范老年认知障碍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流程,及时做出临床诊断,制定干预随访计划。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assessment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the elderly
Ni, X, Wu, F, Song, J, et al.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assessment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the elderly. Aging Med. 2022; 5: 154- 166.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gm2.12222
13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2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医学分会.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2[J].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04): 334-340.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是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是在脑血管疾病及其相关病理因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锥体束征、共济失调和非运动症状(包括尿失禁、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症状等)等临床表现的一组帕金森综合征。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在VaP中西医结合方面的诊断和治疗,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医学分会成立专家组,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临床研究结果,制定了本共识,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http://www.chinastroke.org.cn/CN/10.3969/j.issn.1673-5765.2022.04.002
14
老年卒中疼痛全周期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社区工作委员会 (执笔:何洁莹, 欧吉兵, 贾杰 ). 老年卒中疼痛全周期康复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10): 1041-1050.
疼痛是老年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老年卒中疼痛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且老年人基础疾病复杂、并发症多、功能障碍明显、易发生不良反应等特点,增加了临床实践中疼痛诊疗的难度。基于此,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专业委员会及中国康复医学会社区工作委员会成立专家组,梳理了国内外最新相关指南及循证依据,并结合我国医疗特点,提出老年卒中疼痛全周期康复概念,规范各级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老年卒中疼痛诊治中的职责及分工。经过专家组多次论证、修改,最终形成本共识,以期指导临床实践中老年卒中疼痛规范化、个体化的评估与综合康复治疗,从而改善老年卒中疼痛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http://www.chinastroke.org.cn/CN/10.3969/j.issn.1673-5765.2022.10.002
15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
《中国老年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2,30(1):2-51.
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老年人口(≥60 岁)占总人口的18. 7%(2. 604亿),其中约30%的老年人罹患糖尿病且T2DM占9-5%以上.糖尿病防治已写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2018年《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3]的基础上,汇总国内外老年糖尿病相关指南和研究成果,进一步优化老年糖尿病防治理念,规范防治措施,不断提高老年糖尿病总体管理水平,是制订《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以下简称”指南”)的主要目的。
http://med.wanfangdata.com.cn/Paper/Detail?dbid=WF_QK&id=PeriodicalPaper_zgtnbzz202201002
16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抗血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抗血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J]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 50(2) : 117-131.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现已成为治疗有症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有效措施,且适用人群也从老年高风险患者逐步扩展到中、低风险及较年轻患者,但其术后缺血性及出血性并发症仍不少见,并有一定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该专家共识复习了相关资料及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及国际指南,给出了TAVI术后抗血栓治疗的建议,以期提高我国TAVI术后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减少缺血及出血并发症。该共识从TAVI术后血栓形成及出血的危险因素和机制、缺血及出血风险评估、抗凝与抗血小板治疗的选择、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案、抗血栓时程、瓣叶血栓及出血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强调TAVI术后应综合评估患者缺血及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方案的制定应个体化,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https://rs.yiigle.com/CN112148202202/1351068.htm
17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合并神经精神疾病多重用药风险防控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张健,祁佳.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合并神经精神疾病多重用药风险防控专家共识[J].中国药房,2022,33(23):2817-2825.
老年人多重用药非常普遍,其会明显增加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心血管疾病合并神经精神疾病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多病共患,也是涉及多重用药最多的疾病组合之一。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针对心血管疾病合并神经精神疾病的老年患者,利用国外用药风险评估工具,结合相关循证结果,制定了我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合并神经精神疾病多重用药风险防控专家共识》,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临床疾病治疗实践,以减少我国老年人的不良临床结局。
http://qikan.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108470140
18
心源性卒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神经病学组, 北京神经科学学会血管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 心源性卒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组. 心源性卒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 [J] . 中华医学杂志, 2022, 102(11) : 760-773.
心源性栓塞性卒中(CES),简称心源性卒中,是指来自心脏和主动脉弓的栓子通过循环导致脑动脉栓塞引起相应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与其他病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相比,心源性卒中的病因更复杂、病情程度相对更重、预后更差。本共识主要依据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制订治疗方案,在急性期应密切观察患者心功能和血压的变化,治疗时间窗内推荐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并予以抗血小板或抗凝、他汀治疗,以尽可能最大程度地挽救缺血半暗带,减少神经功能残疾;针对CES的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外科和介入治疗,以预防卒中复发,并积极进行神经康复治疗。
https://rs.yiigle.com/CN112137202211/1356104.htm
19
高龄脊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多学科评估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学组, 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老年学组,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高龄脊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多学科评估中国专家共识 [J] . 中华医学杂志, 2022, 102(17) : 1245-1257.
与年轻和低龄老年人相比,高龄患者(>75岁)存在更多多病共存、多重用药、多器官功能衰退等特殊问题,导致手术决策难度增加、术中风险高、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康复进程缓慢。为了规范高龄脊柱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多学科评估临床路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高龄外科专家组、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老年学组、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老年人麻醉学组专家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经过反复论证,达成高龄脊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多学科评估专家共识,供临床参考。
https://rs.yiigle.com/CN112137202217/1369459.htm
20
心脏康复护理专家共识
中华护理学会老年护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脏器康复专业委员会,沈琳,孟晓萍,陈晓明,朱利月,王玫,曹英娟.心脏康复护理专家共识[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6):1937-1941.
目的形成《心脏康复护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规范医疗机构心脏康复护理相关工作。方法在全面回顾国内外心脏康复相关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原始研究等文献及相关疾病诊疗方案、管理共识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初稿,并邀请心血管领域的临床护理、医疗以及护理管理等相关领域专家开展专家论证。结果共邀请37名专家开展了3轮专家论证,对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终版《共识》,包括心脏康复护理工作目标,心脏康复护士资质、培训、核心能力与职责,心脏康复护理工作内容,心脏康复护理质量管理,心脏康复患者安全管理5个方面。结论《共识》是在综合专家意见及心脏康复相关指南、共识及临床研究基础上形成,可为医疗机构开展心脏康复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http://qikan.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107896322
2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策略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学组,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微循环学组,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等.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策略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J] . 中华医学杂志, 2022, 102(36) : 2844-2853.
随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发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例数不断增长,且需要再次血运重建患者数量也不断增多并引起关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及自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迅速,其复杂程度也高于未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策略具有挑战性,需要心脏团队共同制定,而且缺乏循证依据。因此本共识编写专家组结合近几年国内外指南共识、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实践经验编写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策略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以供临床参考,推动冠心病治疗水平的提高。
https://rs.yiigle.com/CN112137202236/1425508.htm
22
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及心功能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中国心衰中心联盟专家委员会,杨杰孚.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J].中国循环杂志,2022,37(3):215-225.
我国心力衰竭(心衰)患病率持续升高,心衰患者的高死亡率、高住院率带来巨大的公共卫生负担。心衰加重与慢性心衰患者的死亡和再住院密切相关。近年来预防和管理心衰加重领域有不少新观念和新进展,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及心功能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中国心衰中心联盟专家委员会共同组织专家,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参考相关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撰写本共识,从慢性心衰加重的定义、诊断与评估、治疗、预防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介绍,为临床医师早期识别和治疗慢性心衰加重患者提供参考。
http://qikan.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106849058
23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流程优化专家共识2022版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流程优化共识专家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流程优化专家共识2022版 [J]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 31(2) : 154-160.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又称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是指将组装完备的人工主动脉瓣经导管置入到病变的主动脉瓣处,置换原有主动脉瓣,在功能上完成主动脉瓣的替代[1]。近年来,TAVR已经成为老年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为原本失去外科手术机会的老年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据统计,我国75岁以上人群AS的发病率约为4%,约190万,其中具有指征需要进行TAVR治疗的患者量达50万,然而仅1.2%得到治疗。截至2020年我国TAVR手术量累计超过6 000例,其中85%以上选择经股动脉路径该手术路径操作简单易行,但离心脏位置较远、手术耗时相对较长、过程中可能发生血管穿刺置入大管径动脉鞘管时支架移位、脱落等意外事件。伴随TAVR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的医护工作也愈加体现出独有的专科特色,提高TAVR的疗效是所有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的TAVR共识与指南,其证据仅局限于医疗技术、医学影像、康复等领域,尚缺乏TAVR流程优化相关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6,7,8]。为了促进TAVR在我国规范、快速发展,现特邀多家中心的相关学科专家组,共同编写《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流程优化专家共识20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