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疑难病例 > 正文

老年人肾盂肉瘤样癌一例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20-07-09
【文章导读】患者,女,74岁,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血尿,淡红色,全程,伴有右侧腰部隐痛不适,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排 […]

患者,女,74岁,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血尿,淡红色,全程,伴有右侧腰部隐痛不适,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排尿困难,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等。10余年来症状反复出现,基本同前述。1月前出现血尿症状加重,尿色深红,严重时尿色如红酒,伴小血块,感右侧腰痛不适,伴乏力,有低热,余症状同前。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有”白细胞减低症”10余年。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腹软,右侧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未触及包块,右肾区轻微叩击痛。颜面及双下肢无浮肿,四肢活动可。辅助检查:东阳市红十字会医院B超:右肾多发结石,右肾盂内低回声(血块?脓苔?)。我院肾CT:右肾见团块状软组织肿块影,边界不清,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内见点状高密度影,病灶主要位于肾盂,侵犯肾实质,右肾盂及上段输尿管扩张积水,肾盂输尿管移行处管壁增厚伴强化,后腹膜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肾CT诊断右肾肿块,首先考虑肾盂癌,侵犯肾实质,病灶累及肾盂输尿管移行处,右肾结石,见图1。术前诊断:(1)右侧肾盂恶性肿瘤;(2)肾积水;(3)肾结石;(4)高血压;(5)白细胞减少症。术前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肿瘤远处转移,患者有手术指征。完善术前检查后于2014年7月22日在全麻下行右肾盂癌根治术+肾周淋巴结清扫。术中见右肾巨大实质病变,另见肾周淋巴结肿大,切除后切开肾标本时见肾盂内黄色肿物,连同淋巴结予送快速冰冻检查。

术中冰冻切片:”右肾盂”恶性肿瘤,考虑肉瘤样癌;”右肾门”淋巴结8只阴性。考虑该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决定继续行右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术后常规病理:右肾盂肉瘤样癌,肿块6.5 cm×5.0 cm,部分侵及肾实质,累犯肾包膜;输尿管切缘、肾周脂肪均阴性。镜下见肿瘤细胞大部分呈梭形,局部呈巢团状,见图2;免疫组化上皮标记物CK两种肿瘤成分均强阳性;间叶标记物Vimentin癌组织成分阴性,梭形肉瘤样成分强阳性;CK+,EMA+,34BE12+,CK7+,Cam5.2+,CD10-,Vimentin+,CK20-,S-100-,Desmin-,CK19+;见图3, 图4。
术后盐酸比柔比星针多次灌注化疗。术后随访:患者术后17个月因该肿瘤死亡。

讨论

肾盂肉瘤样癌的发病多见于50~77岁的中老年人,多数患者有血尿,部分可导致梗阻而引起肾积水。本病早期诊断困难,出现症状体征、超声与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物大部分已属晚期,且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异性,确诊需依据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染色。病理大体检查见肿瘤呈肉瘤样外观,暗灰色,边缘有浸润,质地较坚硬的肿物,肿瘤较大时广泛侵犯肾实质,甚至扩散至皮质外脂肪组织。镜下见肿瘤由具有不同分化程度的尿路上皮、腺管成分等组成,未分化梭形细胞肉瘤构成,免疫组化肉瘤样成分CK及Vimentin均阳性,需要与手术后梭形细胞结节、炎性假瘤、软组织肉瘤等鉴别。该肿瘤为高度恶性肿瘤,预后极差,常见淋巴结和远处转移,肿瘤的临床分期是肾盂肉瘤样癌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王劭亮等[1]报道了1例老年女性肾盂肉瘤样癌患者,术后1个月复发,术后4个月死亡。本例患者术后17个月因该肿瘤死亡,提示预后不良。术后治疗方式应该根据肿瘤分期、瘤体大小,目前外科根治性切除是其首选方法,手术联合放化疗等方法对延缓疾病进展疗效一般,靶向药物的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2]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