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患者女性,68岁。因持续性胸痛9 h伴晕厥1次于2013年2月25日入我院急诊。否认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史,急诊心电图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逸搏心律,心率35次/min,ST段Ⅱ、Ⅲ、aVF、V3R~V5R、V1~V5弓背向上抬高。查体:血压60/4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神志清,精神萎,全身湿冷,呼吸稍急促,口唇轻度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界无明显扩大,心率35次/min,律齐,心音低,无杂音。诊断:冠心病,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治疗给予补液,应用多巴胺维持血压,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应用替罗非班。紧急经股静脉植入临时起搏器,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冠状动脉左前降、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3支病变,左前降支近段以下100%闭塞,左回旋支远段75%狭窄,右冠状动脉近段以下100%闭塞,当时考虑右冠状动脉为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为陈旧性闭塞,在右冠状动脉病变处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3级,患者胸痛缓解,在多巴胺10~15 μg·kg-1·min-1泵入下,血压维持在100/60 mmHg左右,心率70次/min(起搏心律),收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给予心电监护,鼻导管吸氧情况下血氧饱和度88%,给以鼻导管及面罩吸氧,应用多巴胺,小剂量硝普钠(10 μg/min),改善心功能。患者术后肌钙蛋白>50 ng/ml,脑利钠肽1 438 ng/L。术后24 h后患者气急情况明显加重,端坐体位,血氧饱和度在85%左右,改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应用呋塞米200 mg/24 h持续泵入,术后第2天复查心电图示恢复窦性心律,加用米力农持续泵入,经治疗2周后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好转,可平卧位,3月12日心超检查报告:左心房、左心室稍扩大,节段性左心室壁运动异常(符合陈旧性心肌梗死表现)伴左心功能不全左心扩大,二、三尖瓣反流(轻度),主动脉瓣退行性变伴反流(轻度),心包积液(少量)。复查心电图示:Ⅱ Ⅲ aVF呈QS型、Ⅴ1~V4呈QS型(ECG3)。2013年3月14日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右冠状动脉支架位置良好,无明显残余狭窄,左前降支近段以下仍100%闭塞,左回旋支病变同前,首先对左回旋支置入3.0 mm×18.0 mm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再次对左前降支行介入治疗,导丝很容易通过病变,在左前降支病变处置入3.0 mm×18.0 mm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利尿剂、小剂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治疗,患者1周后好转出院,出院后口服呋塞米、螺内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培哚普利、比索洛尔等药物,无明显活动后胸闷、气促,生活可自理,可耐受轻度日常生活。1年后复查,患者无明显气促,血脑利钠肽1 324 ng/L,肌钙蛋白阴性。2014年2月20日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原支架位置良好,无明显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左心室造影示左心室明显扩大,左心室前壁、心尖部运动消失,左心室射血分数45%。患者门诊随访至今,无明显气促、胸闷等症状。
讨论
老年患者2支冠状动脉同时闭塞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低,一旦发生,病情凶险,常表现为心源性休克,如处理不及时,病死率高。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再灌注治疗。Hakim和Mehta[1]报道了世界上首例2支冠状动脉主要血管同时闭塞导致心肌梗死,又称致死性双梗死综合征。Yoshitomi等[2]报道了一例2支冠状动脉主要血管(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同时形成血栓引起心肌梗死,予以左前降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同时对左回旋支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复查造影示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再灌注血流恢复。本例给我们的启示有:(1)老年患者发生急性2支冠状动脉血管闭塞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凶险,心电图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检查方法,通过心电图判断梗死相关血管是1支还是2支;(2)急诊介入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肌灌注,可以改善患者症状,降低病死率;(3)优先处理对患者生命威胁大的血管,可缩短手术时间,如患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优先处理右冠状动脉,在临时起搏器支持下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4)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术后管理非常重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于24~48 h后出现急性左心力衰竭竭、低血压,甚至心源性休克,患者术后的管理,包括无创呼吸机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出入量平衡、内环境稳定、生活护理(如保持大小便通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