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 首页 > 心血管 > 正文

我国将出台方案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

本文作者: 发布时间:2017-02-28
【文章导读】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民间资本已超过12万亿元,近几年来民营经济每年创造了6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80%左右的 […]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民间资本已超过12万亿元,近几年来民营经济每年创造了6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80%左右的社会就业和超过50%的财政税收,民间投资更以超过社会投资的速度快速增长,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以上。

我国将出台方案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放宽准入,制定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建设运营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设施的方案。对社会领域民办服务机构实行并联审批,不得互为前置。

 

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设施等领域,社会需求大、群众呼声高。扩大社会领域对民间投资开放,一方面有利于增加优化服务供给,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拉动有效投资,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扩大就业领域,可谓“一石多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体现。

 

对于养老市场来说,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专家预计2020年60周岁的老人将达到2.43亿人,这就存在中国养老模式正从家庭赡养向政府承担养老责任的社会化养老转型,但是现在养老企业明显太少。因此,进一步放宽准入,制定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建设养老市场,可以巩固和发展养老服务资源,有利于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供给结构会更加合理。养老服务业就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近年来,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持续向深入推进,取得积极成效。但仍有企业反映,一些投资项目依然存在前置审批环节多、手续繁、时间长、效率低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提出,对社会领域民办服务机构实行并联审批,不得互为前置。相对于一个部门办完文件后再转到下一个部门的“串联办理”,所谓并联审批是指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对投资项目进行在线审批监管,横向联通国家相关部门,纵向贯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推进网上受理、办理、监管“一条龙”服务,做到全透明、可核查,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在融资方式上,会议鼓励设立社会资本为主、市场化运作的投资基金,扩大股权、债券等投融资渠道,支持开展知识产权、收益权等质押融资。

 

在优惠政策上,会议提出加大土地、税费等扶持。旧厂房、仓库改造为文化、健身场所的,可在五年内享受按原用途和类型使用土地的政策。闲置校园校舍优先用于社会领域。落实社会领域民办服务机构水电气热收费和税收优惠政策。

 

在监管方面,会议提出强化市场监管,出台促进医疗、养老、旅游等融合发展措施。

 

当前稳投资特别是稳定民间投资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意义重大,以改革的办法拉动有效投资尤需深入。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司长贾海说,当前积极因素不断累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稳增长的政策效应正在持续释放。但投资运行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如新动能在投资中占比偏低,传统产业投资回暖是否持续有待观察,房地产投资趋于谨慎等,需要重点关注。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曹兴权表示,“进一步放宽准入,制定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建设运营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设施的方案,其实是公共服务领域中的PPP,关键是如何让社会投资者的投资预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实际权利。PPP合同定性为民商事合同,监管机构的权力和义务条款化是基础。”

“我国投资结构性问题比较严重,有的领域过度投资,有的投资不够。过度投资主要是重工业,导致产能过剩问题。而投资不够包括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行业。”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指出,这些领域政府管制仍然较多,能引进民间投资无疑会改善我国的结构性问题。短期增加就业,稳定经济增长,而中长期来看,则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从而提升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速。

“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建设运营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设施有助于解决当前产能过剩,投资回报率下降的问题,解决教育、医疗、养老等供给不足的问题,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政府应该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对社会领域的监管能力。”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彭玉镏表示。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