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2011年基线数据,对来自全国的5107户的7568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成功老龄化状况进行了分析。成功老龄化要求老人无重大疾病、自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均良好、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身体活动功能以及较高的社会参与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老人的成功老龄化比例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其农村、城市以及全国的成功老龄化比例均不足5%。在对成功老龄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户籍、年龄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对成功老龄化具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和教育程度的影响均不显著。
来源:清华老年卫生通讯
作者:罗昊(统计学博士,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和老年学研究中心讲师)
成功老龄化介绍
成功老龄化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被大众和研究者关注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麦克阿瑟成功老龄化研究”。该研究集合了来自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对人类老化的过程展开了探究。
麦克阿瑟研究的主要成员Rowe和Kahn发现,同龄老人中身体功能的异质形式显而易见的。以病理变化为标准,老年人可以被分为两类:一类是受损老龄化(impaired),另一类是正常老龄化(normalaging)。而以特定疾病患病风险的高低为标准,则正常老化的人们还可以被进一步区分为一般老龄化(usualaging)和成功老龄化(successfulaging)。在考察了成功老龄化形成的机制和路径后,他们认为成功老龄化由三部分组成:1)低患病以及出现与疾病相关的失能的概率;2)较高的认知以及身体功能水平;3)对生活各方面的积极参与。三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作用。该概念强调了成功老龄化不仅要求病理学上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功能水平以及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保持(Rowe&Kahn,1997)。
近年来,学术界有关成功老龄化的探讨仍在继续(Cheung&Wu,2013;Ngetal.,2009;Chou&Chi,2002),例如:来自澳大利亚的学者分析了5512名出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英国的70岁以上老年人的有关健康状况、失能情况和心理压力方面的数据,发现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体重的保持均对促成成功老龄化具有积极影响。然而社会参与度虽可能与个人对是否成功老龄化的感知相关,却并未对可观的成功老化产生积极作用(Hodgeetal,2013)。美国的学者通过分析来自1998、2000、2002和2004四个时点的健康与退休调查数据,对全国65岁及以上老人成功老龄化的比例进行了估计。结论指出,在任何一个时点,美国老年人的成功老龄化比例均不足11.9%。在就各人口学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研究发现高龄、男性以及相对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对成功老龄化产生负面影响(McLaughlinetal,2010)。
成功老龄化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被我国学术界所接受(朱建宏,2008;李春波等,2001,王叶梅等,2007)。然而,由于全国性调查数据的匮乏,国内有关成功老龄化的研究多局限于区域性的定量研究和针对特定人群的理论探讨,对成功老龄化比例估计以及影响因素的全国性研究尚不存在。我们关注的问题是针对发达国家的老年人进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和我国的老年人情况是否相符,以及我国城市和农村的老年人在成功老龄化比例以及影响因素两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区别。应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2011年基线数据,本研究将从成功老龄化的各个组成部分对中国老年群体中成功老龄化的比例进行估计,并就其影响因素进行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除此之外,考虑到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同美国健康与退休调查的高度相似性,我们将借鉴美国研究(McLaughlinetal,2010)关于成功老龄化的各项评价标准,旨在使结果具有最大程度的可比性。
研究方法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简称CHARLS)是一项旨在收集我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家庭和个人的高质量微观数据的全国性调查。该调查于2008年开始进行预调查,并于2011年展开了全国基线调查。CHARLS采用多阶段抽样,在县/区和村居抽样阶段均采取PPS抽样方法,样本最终覆盖150个县级单位,450个村级单位,约1万户家庭中的1.7万人,这些样本将每两年追踪一次。
CHARLS的问卷设计参考了以美国健康与退休调查(HRS)、英国老年追踪调查(ELSA)以及欧洲的健康、老年与退休调查(SHARE)为代表的国际经验,是我国目前为止最为全面的老龄数据,也为国际比较研究提供了可能。本研究采用CHARLS基线调查数据,并将研究对象限定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最终样本为5107户中的7568人。
因变量
参考Rowe和Kahn对成功老龄化的定义以及其他研究中对于符合成功老龄化标准的探讨(McLaughlinetal.,2010),我们将成功老龄化的标准定义为:(1)无重大疾病;(2)自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均良好;(3)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方面没有障碍;(4)在9项关于身体活动功能的测量中,至多有1项出现困难;(5)在认知功能测试中获得中等以上分数;(6)保持着活跃的社会交往。达到所有以上标准者则确定为成功老龄化。各项标准的具体定义如下:
无重大疾病
CHARLS对受访者包含14类慢性病在内的慢性病史进行了调查,受访者被要求回答“是否有医生曾告诉过您有以下慢性病”。本研究仅选择可能导致死亡或可能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正常生活的六类疾病,包括:癌症等恶性肿瘤、慢性肺部疾患、糖尿病、心脏病、中风、以及与记忆相关的疾病(如老年痴呆症、脑萎缩、帕金森症)。
自评健康状况
自评健康状况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部分。其中,有关生理健康的问题要求受访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出评价。受访者被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被要求从极好、很好、好、一般和不好之间做出选择,第二组从很好、好、一般、不好和很不好之间做出选择。本研究对受访者的回答做出了初步分析,发现健康状况在好及以上的受访者仅占19.7%,其中城市老人认为健康状况良好者占22.7%,农村为18.7%,不足五分之一。考虑到老年人对自我健康评价相对保守的倾向,我们将自评生理健康良好的标准定义为选择健康状况一般及以上的受访者。
心理健康的评价依赖于问卷中关于抑郁的评价。该部分借鉴了美国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量表(Center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简称CES-D)中的十个问题来测量受访者是否存在抑郁问题。受访者被问及关于上一周的感觉和行为,典型题目包括:我因为一些小事而烦恼;我感到情绪低落;我感到害怕;我觉得我无法继续我的生活等。
将十道题得分加总,10分代表心理健康状况最佳,40代表最差,我们将得分在18分及以下的受访者列为符合成功老龄化标准的老人(对于分界点的探讨,请参考Steffick,2000)。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与Strawbridgeetal以及McLaughlinetal一致,我们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作为是否失能的评价标准。问卷中共有十一项关于ADL的测量,为和其他研究保持一致,我们选取其中6项作为是否具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价标准,包括:穿衣、洗澡、吃饭、上下床、上厕所、以及控制大小便。受访者若在这6个方面均无困难,则被认为不存在失能情况。
身体活动功能
关于身体活动功能的测量,受访者被问及在下列9项活动(慢跑1公里;走1公里;走100米;久坐起身;爬楼;弯腰、屈膝或下蹲;伸展上臂;提10斤重物;从桌上拿起一小枚硬币)中是否存在困难。在9项中有2项及以上出现困难者,被认为存在身体活动功能障碍。
认知能力
Herzog&Wallace描述了他们在老年人资产与健康动态研究(Assetand Health Dy-namics Amongthe Oldest Old Study,AH简称:EAD)中所使用的认知测量工具,综合心理学领域以及老年学领域的观点,他们认为认知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即学习与记忆能力和精神状态(Herzog&Wallace,1997;Colsher&Wallace,1991;Hultschetal.,1992)。CHARLS参考了HRS中对于认知的测量方法,也从事件记忆(episodicmemory)以及精神状态(mentalstatus)两个方面对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其中,事件记忆的测量方法是给受访者读10个名词,并要求他们在读完名词的当即以及约4分钟后重复,并记录回忆正确的名词数量。
关于精神状态的测量,参考McArdleetal以及Leietal,我们将两次忆的得分加总,得到事件记忆得分。在精神状态维度上,CHARLS大量参考了Brandt,Spencer&Folstein的认知状况电话调查(TelephoneInterview of Cognitive Status,简称TICS)中所采用的指标,用13个问题测量了受访者在精神状态层面的认知情况,包括:说出当天的日期(年、月、日)、星期几、季节、100减去7连减5次、回答算数题时是否使用了纸、笔或其他辅助工具、完成图画的能力、以及受访者对记忆状况的自我评价。将受访者在每一问题中的得分加总,得分范围在0至13分。最后,认知能力的总分为事件记忆和精神状态两部分得分之和,满分33分。在分别对城市和农村人口进行初步分析后,我们将认知得分在12分以上(即平均分以上)的老年人划分为成功老龄化。
积极参与
Rowe和Kahn将积极参与定义为从事社会交往以及生产性活动(Rowe&Kahn,1997,1998)。本研究中,受访者符合以下标准中的任何一项,都将被认为符合积极参与标准:(1)过去一年从事过10天以上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2)上周工作了至少1个小时;(3)过去一年曾花时间照看了孙子女;(4)过去一个月进行了包括串门、跟朋友交往、打麻将、下棋、打牌、去公园或其他场所跳舞、健身、练气功等。
自变量
本研究除估计成功老龄化老人在整个老年群体中所占比例外,还将初步分析包括户口类型、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社会经济地位在内的各人口学变量对于该比例的影响。其中,户口类型分为农业和非农业。年龄组则按每5岁一组划分为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80-84岁以及85岁以上共6组。婚姻状况分为已婚并与配偶共同居住和其他两类。社会经济地位则主要由教育程度和家庭支出情况测量。教育程度分为文盲、小学以下、小学、初中、高中或职高及高中以上共6组。
需要指出的是,选择家庭支出作为收入情况的代理变量原因是收入变量中存在的大量缺失值,此外,有文献证明,在发展中国家,支出相对于收入与资产,可以对生活水平的评估提供更可靠的测量(Strauss&Thomas,1995;Leietal.,2012)。本研究分食品支出和其他各项消费支出两方面测量支出情况。食品支出指受访者在最近一周,用于购买食品的花费。其他消费支出的构成相对复杂,包括过去一年中的通讯支出、水电燃气费、交通费、日用品、文化娱乐支出、衣着消费、家庭旅游支出、家具和耐用消费品支出等多个方面。我们将支出的四分位数作为分界线,将食品支出和其他消费品支出分为4组,1为最低支出组,4为最高支出组。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评估符合成功老龄化标准的老人在各类人群中的比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过程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进行单变量分析,评估每个影响因素与成功老龄化的关系;第二步是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各人口学变量对成功老龄化是否存在显著影响。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考虑到了各个省份内受访者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将省份设为水平1单位,研究在控制了省份影响之后的各人口学变量对成功老龄化的影响。
分析结果
样本特征
如表1所示,在来自5107个家庭的7568个受访者中,约四分之一具有非农业户口,共1818人;约四分之三来自农村,共5750人。从年龄组看,37.9%的受访者在60-64岁之间,而85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仅占2.7%。从教育水平看,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存在很大差异,以文盲为例,近半数的农村老人属于文盲,而城市老人的文盲率仅为14.7%;8.8%的城市老人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而农村仅为0.2%。在婚姻状况方面,约四分之三的老人已婚并与配偶共同居住,在剩余的四分之一中,大部分老人丧偶。
成功老龄化现状
表2分别展示了符合各项成功老龄化标准的老人在城市、农村和全国所占的比例。城市老年人中,无重大疾病者占54.1%,显著少于农村的67.5%。值得注意的是,问卷中关于患病的提问方式为:“是否有医生曾经告诉过您有以下这些慢性病?”,而在农村,仍然存在老人对自己是否患有某种慢性病不知情的情况。自评健康良好体现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在生理健康方面,全国仅有不到五分之一的老人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良好。按此标准划分,符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均良好的老人在全国只占13.1%。考虑到我国老年人在自评健康中常较为保守的倾向,我们将生理健康的标准放宽到“一般”及以上,符合标准的老人大大增加至63.7%。心理状况得分方面,城乡老年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城市老人表现出了更加良好的心理状况。综合两项得分,符合自评健康良好标准的老人在城市和农村分别占50.8%和32.2%,城市显著高于农村。另外一项存在显著差异的标准是老年人的认知情况。无论是事件记忆还是精神状态,城市老年人的得分都远高于农村老年人,这和农村老人中接近半数的文盲率有直接关系。另外,相对于城市老人,农村老人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见表3)。
表4较为详细的展示了城市和农村老人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积极参与程度。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例,过半数的农村老人在去年从事了某种生产经营活动,而城市老人中仅有不到十分之一。城市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更多的体现在以打麻将、打牌和跳舞、练气功为代表的文化娱乐以及健身活动。可见,城乡老人的社会参与模式有着显著差异。
综合六项标准,我们发现符合成功老龄化标准的老人在农村、城市和全国分别仅占4.7%、4.5%和4.6%。我们还尝试了更严格的标准,即将自评生理健康状况选择好或以上的老年人划分为成功老龄化,则符合标准的老人比例分别降低至1.6%、1.3%和1.4%。而美国各时期的成功老龄化比例均高于10%。
表4显示了按各人口统计学变量划分后,各个群体中的成功老龄化比例。并初步对成功老龄化比重在各人群中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了卡方检验。初步结果显示,性别和年消费支出在城市、农村及全国,对成功老龄化的比例均无显著影响。如我们所料,随着年龄的增大,成功老龄化比例逐步降低,8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中,城市仍有4.3%的老人达到成功老龄化,而农村仅有0.6%。教育水平对成功老龄化的影响在城市并不显著。在农村,虽然不同教育程度的老人中成功老龄化的比例有显著不同,趋势却并不明显。除此之外,在农村,已婚且与配偶共同居住的老人成功老龄化比例是其他老人的两倍多,这种差异在城市并不明显。最后,从支出角度看,周食品消费较多的老人成功老龄化比例较高。
多水平logistic回归结果
表5显示了对成功老龄化影响因素分析的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进一步验证在控制了其他人口学变量之后,各变量对老年人是否能够达到成功老龄化的净影响。结果显示,对于城市人口,只有年龄和周食品支出对成功老龄化的实现产生显著影响。而对于农村人口,年龄增大、教育水平低下、丧偶或离异、消费支出偏低都会对成功老龄化产生负面影响。但无论城市或农村,性别的影响均不显著,这和McLaughlinetal.对美国老年人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研究结论
随着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人从中年步入老年,“人口老龄化”无疑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如何让占全国人口近五分之一的老年人安度晚年,属于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尊重老年人的心理情感,保障和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是老年人群体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家庭、社会的义务,更是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责任。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数据的限制和成功老龄化评价标准本身的局限性,在解释和推广本研究的结论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从因变量的选择论证过程可看出,成功老龄化标准的确定对成功老龄化比例的估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无重大疾病为例,本研究中我们只选择了几项可能大大增加死亡风险的疾病,如果增加高血压和肝脏、肾脏类疾病,则成功老龄化比例又将大大降低。类似问题也发生在前文提到的生理健康状况良好、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以及认知状况良好的标准上。因此,任何一个子分类标准界限的划分都会对最终成功老龄化比例的估计产生影响。
第二,本研究只初步探索了各人口学变量对成功老龄化与否的影响,各人口学变量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其他可能对老年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交往影响的变量(如体育锻炼频率、生活习惯、收入与资产等)并未引入研究。然而从生命历程的角度看,人们早期从小学升入中学、开始工作、更换工作的过渡都会对下一阶段的人生转变产生影响。教育水平低、工作不稳定、收入低下也会对退休金收入和家庭消费支出等产生负面影响,各人口学变量的交互作用不容忽视,这也将是我们未来的研究重点。
第三,CHARLS是以家庭为对象的调查研究,并未包含居住在长期照护机构中的老人。严格来说,本研究所得出的成功老龄化比例仅代表居家老人,而实际比例将低于本研究的结论。
第四,由于本研究仅为一次基线调查的横截面数据,关于模型中涉及的因果关系的解释必须慎重。
第二期“老年健康评估与管理培训班”招生通知
老年健康评估与管理是医养结合的核心问题,涉及到长者照护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机构管理、风险控制、照护质量控制等各个方面。为了继续满足医养结合从业者对于这类高质量培训的需求,北京市健康促进会定于2017年3月18-19日举办第二期“老年健康评估与管理培训班”,邀请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和一线养老机构的专家作为讲师。现正式发布报名通知,诚邀业界同行积极报名参加。
➤ 主办单位介绍
北京健康促进会成立于1998年5月8日,是在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登记成立的区域性、公益性、专业性和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北京健康促进会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发挥民间社会学术团体的优势,广泛汇聚国内高端卫生、文化、教育、媒体和IT技术资源,构建健康领域中的科研与学术交流、教学与培训、健康促进与卫生保健的服务平台,为社会不同群体提供全方位的健康卫生服务。
➤ 学习时间:2017年3月18日-19日(周六-周日)
➤ 学习地点:北京市大兴区西环南路26号院嘉捷双子座B座11层
➤ 学习获得
完整参加培训班的学员将获得由北京市健康促进会颁发的“老年健康评估与管理培训班”结业证书。
➤ 目标学员
养老、医疗事业从业者、管理人员或其他对此领域感兴趣的同志,包括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照护师、康复师、营养师、机构管理者等。
➤ 课程内容
➤ 报名方式
请将工作单位、职业、姓名和联系方式发送至:healthassess@163.com
报名咨询电话:
183-1003-8292 田老师
137-1657-7069 王老师
➤ 授课专家介绍
裴晓梅,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社会学博士,杜克大学医学院老龄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后,主要从事医学社会学、老年学、福利社会学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现任清华大学老年学中心执行主任,从事涉及老年人社会和卫生照护,医疗制度变迁和社区发展等有关项目的国际比较研究。2004年以来作为国际标准评估组织(interRAI)成员,参与社区和老年健康评估方面的国际研究活动。
谢海雁,北京协和医院干部保健科主治医师,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老年综合评估,营养学和血液学。2007年入选CMB(Chinese Medical Board)老年医学项目,赴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老年医学部学习半年,回国后任协和医院CMB老年医学项目秘书两年。2008年开始全力推广老年综合评估,2012年开始跟随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老年学研究中心的裴晓梅教授进行interRAI方面的研究。2013年翻译并校正了interRAI-LTCF英文量表、用户手册和临床评估报告,同时启动interRAI-LTCF评估工具和CAPs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测试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2014年在澳洲进修期间,再次全面接受interRAI-LTCF应用及软件系统使用培训,科研数据挖掘培训工作等。
刘宇,博士,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老年护理学博士。刘宇博士的课题方向主要是认知功能障碍老人特别是痴呆老人的照护、社区居家养老等方面。目前是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护理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国际阿尔茨海默氏症协会中国分会会员、美国老年学会会员、美国Sigma Theta Tau International Nursing Society会员。刘宇博士于2013年初开始进入到清华大学裴晓梅教授带领的interRAI研究小组,主要参与interRAI-Home Care版本相关内容的翻译、校对、以及在社区居家老年人群中的应用研究。
余可谊,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副教授,协和杰出青年。师从著名骨科专家邱贵兴院士,擅长脊柱外科,近年来致力于脊柱疾病的微创治疗。先后于美国德州,华盛顿州瑞典医学中心,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洛杉矶UCLA做访问学者,师从Dr. Gaines、Dr. Meyer等美国一流的脊柱外科大师,重点学习脊柱微创技术和脊柱畸形的矫治。目前是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等组织的委员,并担任《中华骨科杂志》等杂志的特约审稿人、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2012年开始参与清华大学裴晓梅教授领导的interRAI研究项目,是协和青年医师interRAI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目前主要从事interRAI骨科方面的研究。
周素娟,北京市大兴区天宫院街道养老中心负责人,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护理学硕士,国家心理咨询师。曾在复旦大学护理学院、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和美国基石集团持续照护养老社区等知名机构接受培训。历任北京安信颐和控股有限公司项目运营副总经理和品质管理总监、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医疗护理员认证培训项目评估成员、北京大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与资本运营总裁研修班》讲师、泰康之家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养老社区(燕园)副总经理和护理总监、燕达国际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副总经理、品质管理部经理和老年大学校长、山东省济宁医学院护理系兼职副教授。
张雪晗,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保健医疗部主治医师。2005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获医学博士学位。自2005年起在北京协和医院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北京协和医院保健医疗部主治医师。2013.5-2014.5受卫计委保健局资助,赴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老年医学科和肾内科进行访问学者工作。在美期间,较全面的参观了美国老年医学的医疗体系和医疗运作模式,深入地学习了很多先进的老年医学理念。并师从知名的肾脏病研究专家Chi-yuan Hsu教授,进行老年人群CKD与AKI相关的临床研究。2014年开始加入裴晓梅教授领导的interRAI研究项目,为协和青年医师interRAI研究团队成员。
何帆,助理研究员,2009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并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2012年至今一直参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及公共健康研究中心的InterRAI评估系统本地化开发的研究,是协和青年医师interRAI研究团队中的核心成员之一。2013年入选北京协和医院百人计划,赴荷兰鹿特丹Erasmus大学进修学习,对荷兰医疗卫生体制、Erasmus医学中心数字化管理,保险公司医疗保险管理、养老服务等有深入研究。2016年代表interRAI研究团队参加世界interRAI大会。目前被聘为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合作智库成员、清华大学医学院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合作助理研究员。
李玥康,清华大学老年学研究中心及公共健康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2014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硕士学位。目前从事老年健康评估工具,老年服务需求相关研究,同时在社区服务机构参与社区社会工作项目的发展和研究工作。
➤ interRAI(居民评估工具)介绍
interRAI(居民评估工具)由来自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研发,在我国多地多个机构被使用,包括平安养老、大兴区社区养老照料中心、昆明市老年康复服务中心、上海新东苑快乐家园等。interRAI的第一项研究开始于1985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涵盖了居家照护、社区照护、长期照护、急性期照护、后急性期照护、康复等17个成熟的评估套件。interRAI的成果被世界多国借鉴和参考,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照护实践的发展。来自我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计生委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院等机构的学者正在持续关注并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工作。
interRAI评估体系不仅以全人化关怀、个性化照护的角度帮助机构提供国际水准的照护服务,而且还同时提供病例组合分析、风险预测、质量指标等衍生算法帮助照护机构更好的分配照护资源,管理照护质量。唯一的第三代评估工具interRAI在全世界44个国家和地区使用,是很多国家和地区长期照护体系的基础,例如在香港政府将interRAI指定为长期照护机构的评估标准,OECD成员国使用interRAI监测长期照护质量并合理化照护资源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