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3—15日,由中华医学会、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北京医院主办,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北京医院老年医学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北京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承办的第一届中国老年医学大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邀请到国内外20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就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前列腺疾病、肾脏相关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合理用药、综合管理及常见疾病诊治等做了专题报告,并与来自全国各地约1000名老年医学工作者齐聚一堂,就中国老年医学现状和发展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5月15日上午,由北京医院主任医师齐海梅教授主持的第二届老年病综合管理高峰论坛召开,9位老年医学专家进行了专题报告,报告内容涉及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合理用药、骨科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等多个方面,报告内容丰富,具有指导意义,促进了中老年保健知识管理平台的发展。会后,老年消化病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副院长郑松柏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采访内容如下:
专家简介:郑松柏,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副院长、消化科及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兼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老年消化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老年消化协助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内科学会委员、科普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老年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老年病研究杂志》副总编辑,《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副主编,《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国际老年医学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老年医学与保健》、《诊断学理论与实践》、《上海预防医学》、《中国民康医学》等7杂志和国家电子书包-《老年医学》编委。
慢性胃炎是人类做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随增龄而上升,发达国家65岁以上老年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60%左右,发展中国家超过90%。那么慢性胃炎有哪些类型,诊断和治疗方面有哪些新进展?我们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副院长、老年消化病专家郑松柏教授,进行详细介绍。
老年人慢性胃炎是老年人胃黏膜层的慢性炎症,以慢性炎性细胞(单个核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生物、理化、免疫等因素所致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胃蛋白酶、胆汁或肠液反流,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药物的使用,吸烟、饮酒、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80%以上的老年人慢性胃炎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每天全球有约3千万人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每年全球开出约5亿张非甾体类消炎药处方,6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10%~20%目前或最近服用过非甾体类消抗药,这类药物的广泛、长期应用,也是导致老年人慢性胃炎高发的重要原因。
根据内镜下所见,慢性胃炎可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特殊类型胃炎(化学性、放射性、淋巴细胞性、肉芽肿性、嗜酸细胞性等)或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等;根据病变部位分布,内镜下慢性胃炎可分为胃窦炎(B型胃炎)、胃体胃炎(A性胃炎)、全胃炎胃窦为主或全胃炎胃体为主。根据病理组织学分为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活动性胃炎或慢性胃炎伴活动。
郑松柏院长指出,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主要为消化不良,且为非特异性,如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上腹胀闷或早饱感、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症状。消化不良症状的有无和严重程度与慢性胃炎的内镜所见及胃黏膜的病理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慢性胃炎的症状没有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内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需要与功能性消化不良鉴别,有症状的非糜烂性、幽门螺杆菌(-)的慢性胃炎,或有症状的非糜烂性、幽门螺杆菌(+)的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根除后症状无改善者,都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临床上,把溃疡病、胃食管反流病等上消化道疾病和慢性肝胆胰疾病误诊为慢性胃炎而误治的病例屡见不鲜,因此,医生常常会建议患者除做胃镜外,再做腹部B超或CT等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在治疗方面,慢性非萎缩性、非活动性、 幽门螺杆菌(-)的无症状慢性胃炎,无须治疗。一般治疗主要包括疾病认知、用药调查、饮食结构和习惯调整。病因治疗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停用损伤胃黏膜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此外,还要进行对症治疗。
郑松柏院长强调,老年人幽门螺杆菌根除首选四联方案,即铋剂+质子泵抑制剂+2种抗菌药物,包括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和四环素、甲硝唑等,但需了解患者这些药物的用药史。在用药治疗时,应权衡利弊,主要考虑以下几点:①老年人对多重用药的耐受性差;②老年人根除幽门螺杆菌获益可能低于中青年人;③获益应在预期寿命之内;④老年人抗幽门螺杆菌方案的疗程以7~10天为宜。
老年人糜烂性胃炎的治疗既要控制损害侵袭因素,也要增强防御-修复因素,应在前述治疗基础上,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黏膜保护剂,应用4~6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括萎缩、肠化和上皮内瘤变)者,在前述治疗的基础上,可给予抗氧化维生素(叶酸、维生素E、C及B12等)以及微量元素硒等治疗。
老年人慢性胃炎患者的随访应遵循以下原则:
1.无肠化或上皮内瘤变者,每2年随访1次(复查胃镜);
2.伴有肠化者1年左右随访1次;
3.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半年随访1次;
4.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且内镜下有明确病灶者应采取内镜下治疗;
5.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须立即采取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